成都西部新中心——郫县 郫县:郫筒镇 犀浦镇 红光镇 安靖镇 团结镇 唐昌镇 三道堰 ! U+ R4 ?* [1 i9 }; C# ^ q9 \' S
新民场 花园镇 安德镇 唐元镇 德源镇 古城镇 友爱镇 * h) D8 i, q; e/ P S/ g
郫县地处川西平原腹心地带,位于成都市西北近郊,东靠金牛区,西连都江堰市,北与彭州市和新都区接壤,南与温江区毗邻,是通往世界著名风景名胜区都江堰、青城山、黄龙和九寨沟的必经之路。全县面积437.5平方公里,辖15个镇(含合作等4个街道办事处),161个村民委员会、40个社区居委会,县内有藏、回、羌、满等18个少数民族,2009年年末总人口50余万人。由于“杜宇化鹃”的美丽传说,郫县又称鹃城,县花为杜鹃花,县鸟为杜鹃鸟。 杜鹃花 杜鹃鸟
* o5 |9 q, a% l, P# C* z; c 古蜀之源、川菜之魂、蜀绣之乡、生态之城——郫县,是一座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交相辉映的城市,处处流淌着独具特色的人文脉息。据1996—1999年对古城遗址的发掘研究,早在4500年前,古蜀文化便有很高的文明程度,成都平原已是长江上游古代文明的中心。距今3000年前,望帝杜宇和丛帝鳖灵就在此建立国都,以郫为都邑。在《蜀王本纪》、《元和郡县志》、《华阳国志》、清乾隆《郫县志》中有诸多相关记载,至今在郫县县城北郊仍存古杜鹃城残垣。 郫县建县历史悠久。公元前314年,秦灭蜀后,在巴蜀地区同时实行分封制与郡县制。此后,即以郫邑作为蜀郡的属县,称郫县,此为郫县建置之始。清《一统志》和嘉庆《四川通志》有:“杜宇名蒲卑,都于此,因以名邑。秦灭蜀国而县名不改。”秦蜀郡太守李冰修都江堰水利工程,郫县居灌溉之首,土质肥沃,物产丰富,且钟灵毓秀,人杰地灵,郫县历来被誉为“银郫县”。至今,郫县建县已有2300余年历史。 郫县为古蜀文明的发祥地。较早的农耕经济开发和政治、文化的发达,使这块土地钟灵毓秀、人才辈出,孕育出了西汉哲学家、思想家严君平,政治家、文学家、哲学家扬雄,大司空何武,宋代著名诗人张俞,清代名将罗应旈,抗日英雄解固基,中科院学部委员萧伦,文学教授、语言学家殷孟伦,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,世界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等。客籍郫县的一些文化伟人如杜甫、陆游、范成大、张大千、叶圣陶等,也曾在郫县留下深深的足迹,杜甫的《杜鹃行》、《野人送朱樱》等歌咏郫人的优美诗歌至今仍脍炙人口。“我正在寻找我自己的根——我的感受和心绪的根源——而这一切,无疑都在中国”,“那是在成都以西的郫县,是个出名的地方。”这是英籍华裔作家韩素音女士在系列著作《伤残的树》中对祖国、对故乡郫县真挚感情的深情流露。 新中国成立后,毛泽东、刘少奇、朱德、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视察郫县。改革开放以来,新一代领导人胡锦涛、乔石、李鹏、吴邦国、周永康等也先后到郫县调研,指导工作,关注民生,令郫县人难以忘怀。
+ M! H2 i1 A9 v! O1 B4 m" A
, ]( P$ X$ D; x! }/ \& V2 U; i2 ? q3 w5 o! E$ _
郫县的民间工艺极具历史性和艺术性。被称为“川菜之魂”的郫县豆瓣享誉全球,其“郫县豆瓣传统手工制作技艺”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;传统刺绣被列为蜀绣之一,挑花别具风格;“三编”(竹编、棕编、草编)制品巧夺天工,精美秀丽,工艺堪称一绝;纸扎和烟花独具地方特色;传统的糖画和风筝艺术历经千年风雨仍“活”在民间,焕发出艺术的青春。 郫县气候宜人,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,夏无酷暑,冬无严寒,雨量充沛。年平均气温16°C,一月平均气温5°C,八月平均26°C左右。细雨如丝,烟雾迷濛,不仅适宜各种作物生长,更适宜人们安居乐业。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祖先后辈的辛勤创业,郫县向以物产丰饶著称,是川西的粮仓,全国粮、油、肉生产基地。据《元和郡县志》等记载,在唐代,郫筒酒和丝绸制品已成为贡品,成为皇帝奖赏功臣的主要礼品。至今,浓郁馥香的郫筒酒,不可或缺的川菜之魂郫县豆瓣,堪称蜀绣始祖的郫县女红,仍然是郫县工艺三绝。满仓满罐的粮油,四季常青、四季常新的各色各类蔬菜,更能细细地品尝出川西民间风味。 近年来,郫县经济社会始终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。以成都现代工业港为载体的工业集中发展园区崛起壮大,机械电子电器制造和调味食品饮料等支柱产业领军现代工业;现代农业生机勃勃,统筹城乡发展,推进城乡一体化成效斐然;以“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”农科村为龙头的农家旅游提档升级;成灌快铁贯通郫县,绕城高速、成灌高速、国道317线、沙西线、温彭快速通道等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,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公交;教育、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加大,实现城乡协调、均衡发展;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,城乡一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。县域综合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,使郫县连年位居全省县域综合经济实力“十强县”前列,进入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50强,先后被评为中国西部县城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(市)、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、全国文明县城、全国绿化模范县、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、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、省级双拥先进县等。 郫县,这座具有悠久灿烂文化历史的古蜀国都城,几千年来,望丛二帝的子孙在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世代繁衍生息。这里拥有优质的水资源、适宜的气候、肥沃的土地、富饶的物产、淳朴的民风和亘古未变的“望丛精神”,是真正的天府之国,人间天堂。如今,郫县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坚定不移地实施总体战略,抓住扩大内需、灾后重建、试验区建设和快铁建设的机遇,立足“全域成都”的科学规划,不断深化完善“六个一体化”,统筹推进“三个集中”、促进“三化”联动发展,以“调结构、上水平,抓改革、增活力,重民生、促和谐”为主线,着力打造“一城(成都西部新城)、两带(沙西线、IT大道城乡统筹综合示范带)、三基地(新型工业基地、文化休闲基地、川菜产业基地)”,加快城乡全面现代化建设进程,加快构建新型城乡形态,努力建设城乡形态优美、产业支撑有力、功能配套完善、体制机制顺畅,充满活力的城乡统筹综合示范区。 2009年,我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,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74亿元,增长15.8%;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5亿元,增长25.1%;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.84亿元,其中地方税收8.13亿元,分别增长1.03%和8.05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%和14%。2010年主要奋斗目标是: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%,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%,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0%,农业增加值增长3.9%,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0亿元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3%,招商引资市外到位资金增长15%以上,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5%以上,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5%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%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%以内,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6%。 |